新建村位于黑龍江省湯原縣縣城西部,距縣城30公里,全村共有977戶2362人,耕地面積16600畝,主要以種植玉米、水稻作物為主。2020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8500元,集體經濟收入近百萬元。近年來,新建村通過強支部、建陣地,抓經濟、促發展,改陋習、樹新風,大力推進文明鄉風建設,特別是以高考學子宴為突破口,創新舉辦了“金榜題名,除陋習,樹新風”茶話會,經驗做法被中紀委網站轉載。
一、移風易俗,立破并舉,樹立文明新風
新建村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為引領,聚焦鄉村振興發展主線,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,讓文明新風滋養新建大地。
一是定規章、建民約。新建村率先成立“一約四會”組織,即《村規民約》、紅白理事會、禁毒禁賭會、村民議事會、道德評議會。要求群眾以《村規民約》嚴格要求自己,規定貧困戶、五保戶、低保戶等享受國家補助的人群不準賭博,一經發現取消所有政策待遇;紅白喜事一律簡辦,黨員干部一律不辦;實行黨員包街、農戶門前“三包”政策。
二是除陋習、治頑疾。新建村黨支部堅信只有轉變貧困群眾陳舊落后的思想觀念,破除陳規陋習,提振貧困群眾的精氣神,才能徹底“拔窮根”,走向富裕路。村黨支部首先從破除封建迷信入手,村里有兩名“跳大神”的群眾均被支部約談,通過思想教育,徹底放棄了搞封建迷信活動。以前,巧立名目的辦事收禮成為最大的人情負擔,蓋房、升學、喬遷、當兵、老人過生日等都要辦酒席收禮,群眾苦不堪言。以結婚喜宴為例,以前要擺宴席兩三天,桌數、菜品數量等越多越有面子,車隊、婚禮儀式等規模越高越好,費用支出最少五六萬元,攀比成風。對此,村黨支部發出號召,堅決反對相互攀比、大操大辦、鋪張浪費,婚喪喜慶之事應厲行節儉,控制宴請的桌數、規模和檔次,減少邀請對象和范圍,不搞隆重儀式,不設豪華宴席,不用豪華車隊,不講排場,不比闊氣;倡導舉行旅游婚禮、夫妻共植紀念樹等新式婚姻宣告儀式;村民不得以喬遷、生子(女)、升學、參軍、祝壽等其他任何名義發放請柬和收受禮金。由“紅白理事會”負責做群眾思想工作,算好經濟賬,黨員干部帶頭抵制,村民代表積極響應。村民徹底改變了相互攀比的不良風氣,僅婚事新辦、簡辦一項,就節省支出4萬余元?,F在已經沒有巧立名目置辦酒席的現象,用老百姓的話說:“嫌磕磣,丟不起那人!”
三是轉觀念、樹新風。新建村“兩委”創新開展“移風易俗樹文明新風”活動,以高考學子宴為突破口,推動移風易俗工作扎實開展。以前,辦一場學子宴至少要花費2萬元,村民因學子宴隨禮就要花費上千元。此項活動剛開始,個別考生家長很不理解,認為自己孩子升學卻不辦學子宴,沒有面子,以前隨的禮金也收不回來,不僅不配合支部工作,態度還非常強硬。新建村“兩委”堅定信念,從考生親朋好友入手,反復做群眾思想工作,同時,幫他們算經濟賬、人情賬,經過耐心勸導,轉變了他們的觀念。村黨支部舉辦了“金榜題名,除陋習,樹新風”茶話會,通過學生談感恩、老師送祝福、家長談體會、支教大學生提建議和支部表彰獎勵的方式慶??忌龑W,開辟了新型“學子宴”的文明新風尚,拍攝的微視頻《面子》在中紀委網站刊播。五年來,共為40余戶高考家庭節省資金60余萬元,為推廣移風易俗樹新風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。

“金榜題名 除陋習 樹新風”茶話會
二、志愿服務,互助奉獻,建設道德銀行
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。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新建村創新工作思路,凝心聚力,奏響了新時代文明樂章。
一是建隊伍、豐載體。以前村民之間矛盾較多,多數存在“事不關己,高高掛起”和“各人自掃門前雪,莫管他們瓦上霜”的態度。為了改變渙散、不團結的現狀,村黨支部以開展集體活動為抓手,挖掘農村文藝人才,開展群眾喜聞樂見、能夠積極參與的文化活動,編排倡樹新風三句半、集體舞、二人轉等文藝節目,組建了村級老年樂器隊,連續五年舉辦“移風易俗倡樹新風”村民運動會,村民凝聚力明顯增強,有效改善了村風民風。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新建村志愿者服務隊,從最開始的十幾人,發展到現在的119人,每一名志愿者都時刻奉獻著愛心,不論從環境整治,還是幫扶濟困、義務勞動,到疫情防控時期的堅守,志愿者都積極參與、奉獻愛心,體現出新時代農民的新思想。
二是重獎勵、增能量。新建村黨支部曾于2015年被列為“軟弱渙散黨組織”,為進一步提檔升級,增強村黨組織的凝聚力、戰斗力,村黨支部探索創建新型村級管理機制,嘗試運行了積分獎勵,黨員和村民代表通過義務勞動、志愿服務來獲得相應積分,用積分換取毛巾、牙刷、茶具等小獎品,提高了黨員、村民代表服務群眾的積極性。2017年,村黨支部將積分兌換與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,成立愛心超市,全村老百姓共同參與兌換積分活動。群眾可以通過參與文體活動、志愿服務獲得積分,也可以通過評選為“致富能手”“龍江好人”等途徑獲取積分,積分能夠在愛心超市換取獎品,提高了村民積極性,增強了凝聚力。通過愛心超市積分兌換的獎勵鼓勵機制,激發了群眾比學趕超的熱情,形成了家家戶戶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。
三是創新“幣”、煥新貌。為了深入推進村級鄉風文明管理,2021年,新建村將愛心超市升級改造為“道德銀行”,研究制定了道德評比制度,沉甸甸的“道德幣”激發了村民弘揚新風正氣的正能量。他們通過積極參加“講、樹、治、助、樂、慶”活動及典型評比方式賺取“道德幣”,不僅可以在“道德銀行”購買產品,還可以通過積攢“道德幣”獲得更多的精神鼓勵,進一步弘揚了志愿精神,增強了群眾服務意識,形成了團結、友善、互助的社會風氣。

“移風易俗倡樹新風”運動會
三、典型引領,教化育人,發揮模范作用
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。新建村注重發揮先進典型的旗幟引領作用,支部推動,黨員帶頭,不斷培樹各方面典型,給村民以鼓舞和力量,形成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的強大正能量。
一是踐承諾、引領人。充分發揮黨員的“酵母”和輻射作用,支部持續開展黨員亮身份、踐承諾活動,規定每月5號為黨員奉獻日,要求黨員必須為群眾解難題、辦實事,時刻不忘入黨初心。成立黨員突擊先鋒隊,在村內實行黨員包街制度,落實到人、包保到位,讓先進黨員的形象深入人心,使村民能認同、被吸引、受感染,在村內形成良好風氣,群眾稱贊效仿。
二是優環境、塑造人。前幾年,新建村的面貌是“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”,僅有的一條水泥路是通村公路,由于常過重車,導致路面坑坑洼洼形成了自然“減速帶”,村內泥草房較多,村民吃著不衛生的淺井水。為了改變這一狀況,先后爭取到各類資金470萬元,村干部不分晝夜帶頭苦干,黨員義務出工出力做示范,群眾積極參與。一個月內,順利拆除了違章建筑2棟,圍墻、杖子1000多米,占道畜禽棚51個。全村道路全部硬化,擴建健身廣場4500平米,安裝健身器材58套,安裝路燈50盞;改造農房79戶,建設了村幸福大院,實現了硬化、綠化、亮化、美化。通過人居環境建設,環境美了、人心齊了、鄉風好了、干勁來了,多年來沒有發生一起鄰里糾紛和治安案件。
三是評先進、激勵人。新建村持續開展“致富能手”“優秀黨員”“最美兒媳”和“文明戶”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,本村有40余戶群眾受到表彰,其中于承得、霍秀軍家庭被評為“全縣最美庭院戶”,劉玉紅家庭被評為“全市美德家庭”,林鳳軍家庭被評為“全省十星級文明戶家庭”。通過這些典型的選樹,提升了村民文明素質,樹立了文明形象,營造了爭先創優的社會氛圍。
新建村黨員義務清掃街道環境